星期六, 5月 28, 2016

Nikon 1 J5數月使用小感

這是一篇含敗家懺悔的感想文(掩面),原來的隨身機Fujifilm X100在用了幾年後,敗家的心又蠢動了,原本「大片幅不可換鏡定焦隨身相機」的定位想要換另一種個性的產品來嘗試,其實也有部分原因是在結婚生小孩後需求有所變動,X100好用(現在依然是),但有兩大缺點:1. 對焦速度慢;2. 錄影功能弱,因此開始尋覓Mirrorless系統相機來滿足我變更後的需求。


WP_20150904_16_48_05_Raw__highres

其實在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(MILC,通常譯為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)在市場能見度逐年增高,也有不少較新加入相機界的廠商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,大家一直期待老牌單眼廠商會有什麼樣的回應。傳統單眼因為反光鏡機構,無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問題(移焦或製塵等),畢竟最早反光鏡機構是因應底片單眼所見即所得的需求所設計,時至今日雖已是成熟的技術,但在數位感光元件崛起與普及的同時,不斷地有聲音認為反光鏡機構讓相機過大過重,早已過時且應淘汰;但反對派則認為反光鏡機構讓相機耗電大幅減低並且畫質更佳(因為僅有拍照瞬間才需通電讀取影像資料,而用螢幕取景因為必須持續讀取產生熱噪,理論上畫質較差)。雖說兩方爭論仍在持續,但MILC市場不斷擴大是不爭的事實,一般攝影玩家對於較小且輕便卻又能擁有單眼等級畫質的MILC接受度很高,畢竟大部分人對於拍照考量不多,只是想拍品質好的照片卻又不願意負擔太多重量而已。2011年,Nikon推出了自己的MILC品牌:Nikon 1,採用一吋片幅(Nikon目前把一吋片幅叫做CX,與APS-C的DX以及135FF的FX做區隔),品牌的取名也是期許如同Nikon當初在相機市場推出產品時的初衷(當時的第一部產品就叫做Nikon 1)般。當然一推出便噓聲四起XD 大家原來期待會如同Sony一樣推出APS-C片幅的產品,為何選用比另一MILC主流產品Micro Four Thirds(M43,4/3吋片幅)更小的一吋呢?

當初Nikon認為,只有把感光元件縮小到一吋的水準,機身以及鏡頭才能同時有效縮小。市面上不少MILC為了維持畫質而保留APS-C大小的感光元件,而鏡頭產品方面逐漸擴大,當推出旅遊鏡或長焦鏡類產品時,便會發現,跟有反光鏡的同類鏡頭產品一比根本就無法小多少,否則就會在光圈大小或成像上有所閹割。因此我個人贊成Nikon這個基礎概念,感光元件製程上一直有所進步,在畫素越來越高的同時也能保有原來畫質甚至還能超越前代產品。Nikon系列產品的LiveView對焦速度一直為大家所詬病,還停留在老舊無甚改善的對比式對焦,不過Nikon 1的感光元件則是內埋了相位對焦點,因此以實際使用體驗而言,對焦速度跟Nikon單眼可說是相差無幾,可惜對焦框偏大而無法調整,偶爾會有對焦錯誤的情形發生。很希望Nikon能把感光元件內埋相位對焦的技術盡早用在更大片幅的產品,一掃之前的抱怨。Nikon 1系列到J5,終於用上背照式感光元件,感光能力比起前代機種提升,而且我對於1系列一些結合了動態與靜態的拍攝功能(動態快照,錄影中同時能拍攝全畫素照片等)一直很想嘗試,於是藉著J5推出上市之際,入手了10-30 Kit組,也加買了18.5與6.7-13兩顆鏡頭,正式成為沒什麼人認同的Nikon MILC用家....XD

以下大致以手上的鏡頭與J5使用過的功能敘述感想:



1. 一吋感光元件的畫質到底夠不夠用?

以我自己使用的經驗,一般生活拍攝環境絕對夠用。當然不要跟感光元件更大的APS-C或135FF比,物理上差異永遠存在。但在感光元件一寸大一寸強的真理下,結果就會是更大的感光元件也讓同焦段同光圈的鏡頭更大支,相機的選擇一向都需要妥協,沒有最強的相機,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相機。我從Nikon D90入門,入手J5後驚訝地發現,J5的高ISO能力已經比D90還強了。以前用D90拍生活旅行都沒有大問題,J5何來做不到的理由?即使目前相機越來越進步,但拍攝環境並沒有變得越來越嚴苛,除非您是每天去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,不然其實現在任何一台相機都能達到一般拍攝需求。攝影本來就是捕光捉影的技巧,高ISO是找不到光又無法造光下不得已的選擇。

DSC_0397


2. 為什麼要選Nikon 1而不選RX100或G7X系列等已經有大光圈鏡頭的一吋相機?到底有什麼好的地方?

這點就有個人偏好的因素了,我自己這次選擇機種的希望是不管片幅多大,都盡量選可換鏡系統相機,以保持使用上的彈性與可能性。當然RX100與G7X系列都很優秀,但....有時候就會想玩一些正常焦段以外的東西嘛(扭),像我換個6.7-13就有等效18-35的入門超廣角焦段,鏡頭不能換此時就只能乾瞪眼囉。另外Nikon 1的高速連拍是我另外一個想要的功能,它只有兩個限制:一次最多拍20張,高速連拍時快門速度最低限制在1/60秒(影響在哪?會在後面提到)。所以呢,我可以依需求選每秒10張的速度拍兩秒;每秒20張的速度拍一秒;或每秒60張的速度去抓瞬間動作。而且它不取巧地說,我最多可以拍20張但只限JPG喔,RAW會比較少,沒有。選了RAW,甚至RAW+JPG,一樣可以20張打完沒問題,雖然說拍完一輪很快又可以再操作相機(大概一兩秒的時間),不過相機仍然有在進行寫入動作,以J5的定位在這部分應該會設定得比V系列表現弱,但如非頻繁地連拍把buffer灌滿,一般使用應無太大問題。

Nikon 1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以用無聲電子快門,所以用高速快門連拍時不會有劈哩趴啦惱人的快門聲(曾經單眼喀嚓的快門聲造就多少人自豪的虛榮心呢XD)。拍小孩與街拍照片尤其有用,並不會因為相機大台或是快門聲造成侵略性,能夠捕捉更自然的畫面。Nikon 1的效能也是單眼等級,即使連拍多張RAW,都能在短時間內讓您可繼續使用相機。有時候魔鬼是躲在規格裡看不到的地方,有不少其他廠牌喜歡去閹割相機的效能這部分,我必須很高興地說Nikon 1並不會這樣。下面這張貓的照片就是用連拍拍了十多張後挑一張出來的,有這種亂槍打鳥能力的相機,如果不看1系列,沒到1DX II或D5的等級少說也要7D2或D500。

過去的Nikon 1因為定位在家庭相機,預設的客群是以自動模式拍攝為主,因此操作上如果要調整細部都得進入選單,這點在比較希望能有更多操控權的玩家間多有抱怨。J5終於把PASM模式放回主轉盤(原來只有自動拍照,錄影,創意模式等,PASM得進選單),不僅如此,J5調整參數有雙轉輪可用,相機前方還有一顆Fn鍵,讓操作性大大提升,可說是非常逼近V系列的專業走向,這對較懂攝影的使用者而言是個大利多,不會因為缺乏操作性而卻步。這是讓我決定購買J5的因素之一!

DSC_0759

還有一點是1系列可以在錄影之中「同時」拍攝全畫素照片「而且不影響錄影」。這種一魚兩吃的功能對想拍孩子的父母還真是重要啊!一段錄影的同時看到可愛的瞬間總會忍不住想拍張靜態照片,但大部分相機在拍下照片的同時也停止錄影了....有部分相機可以拍,但第一種會是拍下來的照片僅有FHD(1920*1080,約兩百萬畫素)大小,目前M43有所謂4K連拍的功能,4K影片截圖的八百萬畫素雖強過兩百萬不少,但總是覺得不甚滿足;另一種則是事後檢視時,拍下照片的那一刻影片會頓一下,無法要求拍照時不去影響錄影。目前似乎廠商都不是很重視這類邊錄邊拍的功能,但Nikon 1卻沒有以上的問題,當然醜話說前頭,邊錄邊拍的功能限制有二:第一,無法在4K錄影時使用,第二,在一段錄影中最多能拍20張。J5雖然是Nikon 1系列首部能錄4K的機種,但流量僅有15fps,這就看自己的重視程度了,我自己是還沒有觀看4K的設備,在4K普及前不去用個人是覺得無傷大雅,也希望Nikon 1持續進步,將這功能進化到可適用在4K錄影中。至於20張的限制,如果說並不是要求逐格檢視的話,一般的需求是夠用的。幫孩子錄影之中如果覺得動作可愛有趣,順手按個快門鍵就有一張20MP的靜態照片囉!

當然也必須要注意的一點是,錄影的更新率是60fps,換句話說就相當於快門是最低1/60,這點跟高速連拍是相同的。它帶來的限制就是無法用降低快門速度的方式去爭取較低ISO,換句話說就是ISO非常容易飆高,要避免這種狀況,只能盡量找光線充足的環境,或是選用大光圈鏡頭才能維持影像的品質。在使用高速連拍或錄影功能時要記得挑環境找光線,才不會讓成果看起來很糟糕喔!Nikon 1錄影中拍照的檔案為JPG檔,這也帶出了一點我比較不喜歡Nikon 1的缺點:Nikon 1的JPG引擎抹噪下手太重。

DSC_0917

一直以來,Nikon用家應該都很習慣拍RAW(不負責推測XD),畢竟Nikon好是好,就那個自動白平衡判斷不是太聰明~~(爆) 拿到新相機時,首要任務當然就是一邊拍一邊去尋找相機的影像風格。我發現Nikon 1的白平衡設定討喜而且比DSLR判斷正確,白平衡走鐘的狀況相對少,畢竟1系列原廠設定為可換鏡頭的高級DC,鎖定客群還是在一般相機的用家,這些人還是非常依賴原廠設定。當調整多了J5的RAW檔後,我發現降噪設定都開得很高,原廠軟體的設定至少都在50%以上。當然影像看起來比較乾淨,尤其是高ISO相片,這樣的設定的確是符合多數非專業用家的需求,但我自己看多了總覺得細節少了些。要改善這樣狀況的修正方式,第一就是控制拍攝時的ISO,在不手震的狀況下盡可能把ISO壓低;第二就是盡量拍RAW,並且在後製時把降噪設定控制在30%以下。經過處理後的影像成果其實自認都很不賴,在影像品質可接受體積重量又有效降低的狀況下,我個人對Nikon 1 J5表現可說是滿意的。

那麼,要是真的只能(會)用JPG直出的場合呢?如果用動態快照,邊錄邊拍等功能時,難免遇到JPG檔....我對J5的JPG檔第一個印象是缺乏Nikon影像銳利的特色,畢竟跟預設抹噪下手重是有關連的,這時候以我自己的偏好,我的方法也就很單純:下重手加很多銳化....XD 處理過後會覺得影像可以接受了,當然想使用這些功能時,也要注意必須找光線比較好的場合就是了,每款相機都會有其極限還有限制,如何善用優勢並避開缺點,一定都是使用者必須注意的課題,成果端看使用者如何發揮手上的機器了。一味地要求手上的相機功能要超強,機比人兇的結果就是追不完的器材,駕馭機器,別被機器駕馭了。不然讓天網或母體統治世界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XD

DSC_0454

這張圖是ISO 3200且後製時未更動降噪設定,可以看看抹噪程度,我自己是覺得下手過重了些。

3. Nikon 1鏡頭選擇性似乎跟其他MILC系統比少很多?哪幾顆選擇會是比較好的?

這點的確讓人感覺到Nikon似乎又在舉棋不定,推出初期鏡頭布局的確算快的,但現在卻陷入了停滯的狀態。Nikon正準備先推出搭載大光圈鏡頭的不可換鏡一吋相機DL系列,因此大多數人對1系列產品線的未來抱持悲觀看法。個人是覺得1系列以外在規格看並不吸引人,價格也訂得過高了些,很難吸引斤斤計較的消費者。而現在一路摸索到J5,我認為路線是正確的-採用背照式感光元件加強影像品質,訂價也親民很多,加上復古設計的外觀,比起前代機種吸引力多了不少。其實1系列曾推出一款可水下作業的AW1,也讓我感到很心動(本來都打算衝了....),但產品線一樣陷入停滯。謠言說Nikon正在重新評估產品線,也有不少人在觀望1系統未來,當然身為使用者希望Nikon能夠繼續推出1系列產品,像那個用在DL的鏡頭拿來做1系列的頂級鏡就很棒啊XD 而且一吋感光元件鏡頭的專利也註冊了不少,等效24mm f/1.8與35mm f/1.8都有了,只等著商品化而已。

目前1系列鏡頭的產品線還算是基本款(但也有超不尋常的70-300mm,等效189-810mm的超級望遠長砲XD),我目前所入手的也是評價都不錯的必備鏡頭。接下來談談幾顆鏡頭用下來的感想。


I. 1 Nikkor 18.5mm f/1.8

可以說是我最常用的一顆鏡頭,等效50mm的標準入門定焦鏡焦段,加上f/1.8大光圈,用來以連拍抓拍小孩跟錄影都是最佳的選擇。用APS-C與135FF的大光圈鏡多少都會顧忌一下景深是否過淺,一吋機完全不怕!開到最大就對了,也不用擔心畫質過軟。我覺得讓初學者學習景深的控制,從一吋入門是滿不錯的。能有f/1.8的進光量,但又能保有適當的景深,近拍食物花草等可以毫無顧忌地開到最大,拍孩子也不怕因為輕微的動作讓五官落出景深範圍外而失敗,加上機身還可以連拍點放提高成功率,目前我用J5拍的照片至少有一半是用18.5這顆拍的。

DSC_0177

DSC_1468

DSC_0427

DSC_1056

昏暗的環境有f/1.8大光圈的幫助,晚上不用腳架也能拍還過得去的夜景。重量輕,成像銳利,放大率也不錯,街拍人像,花草食物等題材都能勝任。這顆可說是1系列用家必須入手的一顆鏡頭!(而且有銀色!搭配銀黑機身真的很好看~~) 真要挑缺點,大概就是沒有防手震吧?XD 不過要Nikon把大光圈定焦鏡加上VR可能有困難,Nikon從來沒幹過這種事~~對於1系列大光圈定焦產品,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其他焦段的f/1.8鏡頭也能上市orz 不然除了這顆就只有定位在高階的32mm f/1.2了,有點寂寞。


II. 1 Nikkor 6.7-13mm F3.5-5.6 VR

等效18-35的超廣角入門鏡頭,這顆加上18.5是我最常用的組合了。這顆鏡頭重量僅僅125g,個頭也小巧,裝上去跟Kit鏡沒兩樣,遠遠看有誰會知道這是顆超廣角鏡呢。小而輕可是成像優良,光圈一般等級但有VR防手震輔助,拍景(尤其是大景)好用,轉到底35mm也是個萬用焦段(可惜光圈就小了),上腳架拍夜景的效果真的不賴,而且Nikon 1體積重量只需要帶副章魚腳架就撐得住了,不用為了架上大片幅機器,連腳架都得帶大支一點。6.7-13讓我第一次體驗使用超廣角焦段的感覺,攜帶也輕鬆,真的是顆不入手只能說太可惜的好鏡頭!以光學上等級來說6.7-13也是1系列鏡頭的前段班,是想輕便出遊的最佳選擇。

DSC_0980

DSC_1031

DSC_1242

DSC_1264


III. 1 Nikkor 10-30mm F3.5-5.6 PD-Zoom VR

J5的Kit鏡,與當初1系列剛推出的10-30相比,10-30 PDZ已經經過了改良,像一般不可換鏡的數位相機般附上了自動鏡頭蓋,開機就會伸出並打開鏡頭蓋,更符合一般使用者原來的習慣。變焦機制從手動改成了電動,對於錄影變焦可以比較順暢地移動,另外也修正了原本10-30排線容易斷裂,導致鏡頭無法讀取的問題。至於成像表現就是普通Kit鏡等級,有泛用焦段以及防手震,整體偏向簡單方便使用為主。優點當然是收納起來很小巧好帶,毋須考慮鏡頭蓋問題;另外電動變焦反應還不錯,一轉變焦環很快就有動作,與單眼轉動變焦環的效果相去無幾(當然手感還是有差)。拿到J5後一開始都裝18.5與6.7-13玩,這顆10-30 PDZ反而是冷落了一陣子後才開始用XD 雖然跟前兩顆鏡頭比起來似乎沒有太多優勢,但簡單易用就是它的魅力,照起來效果也OK,經過少許後製成品都不會太差,而且近拍放大率也不錯,對剛入門的使用者而言需求都有顧到了,是顆表現中規中矩的Kit鏡。

DSC_0837

DSC_0871

DSC_1000

DSC_1008

至於接下來會考慮的鏡頭,應該還是在各系統少見,可說是CX獨家的70-300(等效189-810mm)吧,我目前也還沒購入FT-1轉接環。但入手時機呢,我想應該會稍微再觀察一下,看看Nikon對於Nikon 1產品線的態度而定。


4. 對於Nikon 1的未來有什麼想法?

其實大部分人對Nikon 1未來是悲觀的,很多也是建立在「片幅小所以畫質一定差,其他功能強不強直接忽略」的先入為主的想法上。在實際用過後,我認為Nikon 1沒有傳言的差,畫質OK(懂些後製會更強)而且比起片幅大上一兩級的相機也毫不遜色,對焦(尤其是連續對焦)跟反應速度上依然有一定的優勢。如果再評估後Nikon仍願意發展1系列產品線,我希望Nikon可以利用小片幅可換鏡的優勢,發展出更多大光圈鏡頭產品;強化感光元件的畫質,而不要繼續在畫素上作文章(J5的20.8MP已經非常夠用,我甚至覺得保持背照式感光,畫素降回14MP到16MP,一定可以把畫質再度提升),繼續發展將動靜態畫面結合的功能或是提升慢動作錄影的畫質等,都是個人希望看到的。也希望AW系列能繼續充實產品線,現在Nikon 1 AW1是可以裸機下水的數位相機中片幅最大的呢!(而且可以換鏡頭....雖然目前只有兩顆orz)

當然要是Nikon真的決定不再發展Nikon 1,那一定會有跳樓大拍賣,屆時就來撿撿便宜鏡頭吧!XD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