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期待著新的一年到來之際,在2016的最後一天我的手機又邁入了新的里程碑....我又被蘋果給咬一口了XD 你問我為什麼不選小綠人?嗯....我只是不愛把手機設定搞得像電腦罷了,光一台電腦就夠頭痛啦,不想要手機也這樣:P
星期六, 12月 31, 2016
星期日, 12月 04, 2016
星期六, 11月 05, 2016
中秋假期日本北九州親子遊(中)
星期六, 10月 08, 2016
中秋假期日本北九州親子遊(上)
小孩出生後,真的很難騰出時間出國旅行,不過前幾個月因為有在網路上訂到飛福岡的特價機票。跟東京相比,飛到福岡只需要一半的航程,對於小朋友的負擔應該會比較小些,因此開始在網路上做功課規劃九州的親子旅行行程。幾個月來一點一點地準備,一直到中秋連假已近在眼前,雖然能把小朋友託給家人代為照顧應該更能玩得盡興,不過想到家人並沒有連續帶好幾天的經驗,彼此都無法放心,因此這回也成了初次挑戰帶孩子出國親子旅行!基本原則就是不要排太多行程,保有彈性以隨時調整....
到了出發的日子卻正好有颱風準備來攪局,幸好我們出發後的隔天才會登陸,所以飛出去沒問題~~而在抵達機場不久發現我的行李箱鑰匙竟然遺失~~囧rz 在航警局開鎖高手幫助下成功打開(所以行程中我的行李箱都沒有鎖XD 雖然沒啥值錢的東西啦....)得以不需破壞箱子繼續使用。排除萬難出境在機艙內坐定後,才大大鬆了一口氣....班機滑行準備起飛之際,突然瞥見天空出現了彩虹!我也向彩虹祈求能為接下來的行程帶來好運~~飛機隨即帶著心中充滿新鮮感與一絲不安的我們一家三口起飛....
到了出發的日子卻正好有颱風準備來攪局,幸好我們出發後的隔天才會登陸,所以飛出去沒問題~~而在抵達機場不久發現我的行李箱鑰匙竟然遺失~~囧rz 在航警局開鎖高手幫助下成功打開(所以行程中我的行李箱都沒有鎖XD 雖然沒啥值錢的東西啦....)得以不需破壞箱子繼續使用。排除萬難出境在機艙內坐定後,才大大鬆了一口氣....班機滑行準備起飛之際,突然瞥見天空出現了彩虹!我也向彩虹祈求能為接下來的行程帶來好運~~飛機隨即帶著心中充滿新鮮感與一絲不安的我們一家三口起飛....
星期日, 8月 14, 2016
星期六, 5月 28, 2016
Nikon 1 J5數月使用小感
這是一篇含敗家懺悔的感想文(掩面),原來的隨身機Fujifilm X100在用了幾年後,敗家的心又蠢動了,原本「大片幅不可換鏡定焦隨身相機」的定位想要換另一種個性的產品來嘗試,其實也有部分原因是在結婚生小孩後需求有所變動,X100好用(現在依然是),但有兩大缺點:1. 對焦速度慢;2. 錄影功能弱,因此開始尋覓Mirrorless系統相機來滿足我變更後的需求。
其實在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(MILC,通常譯為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)在市場能見度逐年增高,也有不少較新加入相機界的廠商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,大家一直期待老牌單眼廠商會有什麼樣的回應。傳統單眼因為反光鏡機構,無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問題(移焦或製塵等),畢竟最早反光鏡機構是因應底片單眼所見即所得的需求所設計,時至今日雖已是成熟的技術,但在數位感光元件崛起與普及的同時,不斷地有聲音認為反光鏡機構讓相機過大過重,早已過時且應淘汰;但反對派則認為反光鏡機構讓相機耗電大幅減低並且畫質更佳(因為僅有拍照瞬間才需通電讀取影像資料,而用螢幕取景因為必須持續讀取產生熱噪,理論上畫質較差)。雖說兩方爭論仍在持續,但MILC市場不斷擴大是不爭的事實,一般攝影玩家對於較小且輕便卻又能擁有單眼等級畫質的MILC接受度很高,畢竟大部分人對於拍照考量不多,只是想拍品質好的照片卻又不願意負擔太多重量而已。2011年,Nikon推出了自己的MILC品牌:Nikon 1,採用一吋片幅(Nikon目前把一吋片幅叫做CX,與APS-C的DX以及135FF的FX做區隔),品牌的取名也是期許如同Nikon當初在相機市場推出產品時的初衷(當時的第一部產品就叫做Nikon 1)般。當然一推出便噓聲四起XD 大家原來期待會如同Sony一樣推出APS-C片幅的產品,為何選用比另一MILC主流產品Micro Four Thirds(M43,4/3吋片幅)更小的一吋呢?
當初Nikon認為,只有把感光元件縮小到一吋的水準,機身以及鏡頭才能同時有效縮小。市面上不少MILC為了維持畫質而保留APS-C大小的感光元件,而鏡頭產品方面逐漸擴大,當推出旅遊鏡或長焦鏡類產品時,便會發現,跟有反光鏡的同類鏡頭產品一比根本就無法小多少,否則就會在光圈大小或成像上有所閹割。因此我個人贊成Nikon這個基礎概念,感光元件製程上一直有所進步,在畫素越來越高的同時也能保有原來畫質甚至還能超越前代產品。Nikon系列產品的LiveView對焦速度一直為大家所詬病,還停留在老舊無甚改善的對比式對焦,不過Nikon 1的感光元件則是內埋了相位對焦點,因此以實際使用體驗而言,對焦速度跟Nikon單眼可說是相差無幾,可惜對焦框偏大而無法調整,偶爾會有對焦錯誤的情形發生。很希望Nikon能把感光元件內埋相位對焦的技術盡早用在更大片幅的產品,一掃之前的抱怨。Nikon 1系列到J5,終於用上背照式感光元件,感光能力比起前代機種提升,而且我對於1系列一些結合了動態與靜態的拍攝功能(動態快照,錄影中同時能拍攝全畫素照片等)一直很想嘗試,於是藉著J5推出上市之際,入手了10-30 Kit組,也加買了18.5與6.7-13兩顆鏡頭,正式成為沒什麼人認同的Nikon MILC用家....XD
以下大致以手上的鏡頭與J5使用過的功能敘述感想:
其實在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(MILC,通常譯為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)在市場能見度逐年增高,也有不少較新加入相機界的廠商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,大家一直期待老牌單眼廠商會有什麼樣的回應。傳統單眼因為反光鏡機構,無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問題(移焦或製塵等),畢竟最早反光鏡機構是因應底片單眼所見即所得的需求所設計,時至今日雖已是成熟的技術,但在數位感光元件崛起與普及的同時,不斷地有聲音認為反光鏡機構讓相機過大過重,早已過時且應淘汰;但反對派則認為反光鏡機構讓相機耗電大幅減低並且畫質更佳(因為僅有拍照瞬間才需通電讀取影像資料,而用螢幕取景因為必須持續讀取產生熱噪,理論上畫質較差)。雖說兩方爭論仍在持續,但MILC市場不斷擴大是不爭的事實,一般攝影玩家對於較小且輕便卻又能擁有單眼等級畫質的MILC接受度很高,畢竟大部分人對於拍照考量不多,只是想拍品質好的照片卻又不願意負擔太多重量而已。2011年,Nikon推出了自己的MILC品牌:Nikon 1,採用一吋片幅(Nikon目前把一吋片幅叫做CX,與APS-C的DX以及135FF的FX做區隔),品牌的取名也是期許如同Nikon當初在相機市場推出產品時的初衷(當時的第一部產品就叫做Nikon 1)般。當然一推出便噓聲四起XD 大家原來期待會如同Sony一樣推出APS-C片幅的產品,為何選用比另一MILC主流產品Micro Four Thirds(M43,4/3吋片幅)更小的一吋呢?
當初Nikon認為,只有把感光元件縮小到一吋的水準,機身以及鏡頭才能同時有效縮小。市面上不少MILC為了維持畫質而保留APS-C大小的感光元件,而鏡頭產品方面逐漸擴大,當推出旅遊鏡或長焦鏡類產品時,便會發現,跟有反光鏡的同類鏡頭產品一比根本就無法小多少,否則就會在光圈大小或成像上有所閹割。因此我個人贊成Nikon這個基礎概念,感光元件製程上一直有所進步,在畫素越來越高的同時也能保有原來畫質甚至還能超越前代產品。Nikon系列產品的LiveView對焦速度一直為大家所詬病,還停留在老舊無甚改善的對比式對焦,不過Nikon 1的感光元件則是內埋了相位對焦點,因此以實際使用體驗而言,對焦速度跟Nikon單眼可說是相差無幾,可惜對焦框偏大而無法調整,偶爾會有對焦錯誤的情形發生。很希望Nikon能把感光元件內埋相位對焦的技術盡早用在更大片幅的產品,一掃之前的抱怨。Nikon 1系列到J5,終於用上背照式感光元件,感光能力比起前代機種提升,而且我對於1系列一些結合了動態與靜態的拍攝功能(動態快照,錄影中同時能拍攝全畫素照片等)一直很想嘗試,於是藉著J5推出上市之際,入手了10-30 Kit組,也加買了18.5與6.7-13兩顆鏡頭,正式成為沒什麼人認同的Nikon MILC用家....XD
以下大致以手上的鏡頭與J5使用過的功能敘述感想:
星期三, 4月 13, 2016
留一點時間給這裡,我希望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